>
从前庐江县城里的人提到他,都说他是魏青筠身边的小孩,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林占愚的名号已经成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拿出去一点儿都不比魏师哥差。
每当林占愚困倦到支撑不住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映出魏青筠穿着大褂笑吟吟地站在人堆里的样子。
他也是如今才意识到,正是那一身平整的衣裳粉饰了太平,把魏师哥身上担着的辛苦与难处悉数遮于人后,并在人前为那人留了份人模人样的体面。
他总在想,当年魏青筠带着一个刚断奶的娃娃和一个半大孩子,在乱世里沾染了一身的血泪与风霜,那样的时候师哥都能撑过来,如今有吴掌柜在,他不缺吃穿,又哪里有喊累的资格?
林占愚知道,魏青筠是他的天,也是他的地,当年如此,现在也是一样。
可他越来越明白他不能、更不想永远依附在师哥身上,仗着师哥的名气与本事度日。
所以被人排挤也好,遭人冷眼也罢,演出不顺也好,琐事繁杂也罢,他再也不在魏青筠面前提起自己的苦处。
年轻人心里有一股力气,这力宛如一根粗麻绳,把他拽往一个叫做顶天立地的终点。
他变得隐忍,变得不再喜怒形于色,他收敛起了所有的不安与过分的自尊,戴上了温和而又疏离的面具,并把真切而有限的温情只留给家里的两个人。
他变得越来越像魏师哥。
这一年四月,他们又一次挨了空袭。
第44章结鸳鸯
论虚岁,魏学颐已经足足六岁了。
这么大的孩子,总待在家里终归是没什么意思。
魏青筠和林占愚一直想送他去读书,后来在乔鲤的推荐下,他俩寻到了庐江县城中最受好评的一家新式学堂。
年后魏学颐就被送了去。
许是前些年条件太差的缘故,这孩子的身量与同龄人相较稍显瘦小,夫子便安排他坐在最前面。
林占愚有时候把小孩送去了并不会立刻就走,而是站在门外窗边静静地看一会儿他们读书。
童声朗朗间,他总会忆起自己的父亲林秀才。
当他处在这个年岁时,他也曾短暂地进过学堂。
彼时他无忧无虑,因为他知道等下了学,爹娘会来接他,带他回家,给他做好吃的。
他这辈子就在两处有过全然的心安,一处是魏青筠,另一处便是当年南京城郊外村庄里的小屋。
林秀才在家时也常常教他读书写字,哪怕后来身子不好了,只要还能撑着说话,便总会寻了时机向自家儿子讲解说道一番。
林占愚有时会来接魏学颐下学,路上若是看见小吃摊,他还会特意停下来,给孩子买一串冰糖葫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