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翰林正打算和儿子说这个事呢,忙道:“你大哥不是闲着吗?耀祖,你无事就去知远那里走走,若是他忙不过来,就替他打个下手。”
“我忙。”
王耀祖自认是长兄,只说家里除了父亲,就是他说话算话。
偏生同胞的二弟极有主张,对他并没有言听计从,李知远表面客气,其实并不听他的。
英华呢,不只不听他的,还常常弄出些事来气他。
现在他老子还要他给妹夫打下手,他哪里还能忍耐,把茶碗放下来,理直气壮的说:“便是不忙,施药是要到乡下去的,我怕染病。
依着儿子看,就是妹夫,也不要叫他去,败家还罢了,染了时疫,全家都受连累。
他不懂事要败家找死,爹你不能让儿子孙子陪他送死。”
说完站起来就走。
王翰林气的话都说不出来,指着王耀祖背影的手指头都发颤。
英华心里也恼大哥目光短浅,可是爹爹都气成这样了,她不好说生气的话,扶着王翰林坐下来,劝道:“大哥这二年身体是不大好。”
“想要好处,怎么能不冒风险?”
王翰林恨道:“都是他娘把他养坏了,只知道捡现成好处!
你看看他,他除了会跟我闹别扭,何曾想过要替我分忧。”
英华低下头,有心还想在父亲面前说两句好话,她心里又实在不情愿,只能沉默。
王翰林气呼呼把茶一饮而尽,余怒未消,“你大哥白长了一把年纪,一点都不懂事,不要管他!
叫他将来后悔去!”
“不管大哥,爹是眼不见心为烦了,女儿的两个侄儿怎么办?”
英华替老子捏肩,实心实意的替父亲着想,“侄儿们将来有爹照管,读十来年书总能出头,玉珠都十二岁了,过几年就要说人家了。
爹爹不管可不行。”
王翰林长长叹息,许久才道:“你大哥……他就是不晓得咱们对他的这一片苦心呀。”
英华高高兴兴送了茶去,闷闷的回来,柳五姨心疼甥女,问她为何闷闷的,英华便把方才的事说了。
“你大哥那个牛脾气,怕是到老都改不过了。
你以后莫去招惹他。”
柳氏摇摇头,笑道:“好在你嫂子虽然不大聪明,还晓得咱们的好,时常到我这里来陪着小心说说闲话。”
“你家大儿媳妇?”
柳五姨笑道:“她两口儿把点家当败的一干二净,后婆婆是个有钱的,她指望不上丈夫,不抱你大腿抱谁大腿?”
柳氏叹息,“总是英华的亲嫂嫂亲侄儿,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再头疼也是要照应周全的。
好在大房那边闹了一场把我们老爷的心伤透了,不然现在我还要伺候长嫂呢。”
柳五姨看看英华,笑道:“你吃力不讨好,委屈不?”
“我有点,娘才是真委屈。”
英华笑嘻嘻给柳五姨敲肩,“五姨,真不能说?”
柳五姨微微摇头,笑眯眯不说话。
“不能。
老大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他晓得了乱说话,咱们这几十船药白丢了是小事,柳家和刘大人的名声都完了。”
柳氏斩钉截铁,看着英华道:“家里忙的事,一个字都不许和人说。”
“噢。”
英华忙道:“我只和知远哥哥略提了几句,也跟他说了不能外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