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淮听到,一脸不认同,“爷爷你们怎么那么悲观,以后啊……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他们一愣,随即红着眼点头,“是啊,越来越好。”
春节假期结束后,左淮就得赶回去上班。
黎静云本来还想待在省城,和孩子一起陪左淮,没成想,都没过元宵,她导师就来电,说临时有项目,问黎静云想不想去。
黎静云当然一口应了,然后才一脸抱歉的跟左淮讲。
左淮能咋办,只能帮买票,送媳妇和孩子去首都,距离孩子开学也没多长时间,留在左淮身边,一时半会也顾不上。
毕竟,开春他又得忙起来。
这工作就从来没有闲过,直到黎静云毕业,被分配去外交部,两口子更忙了。
黎静云是忙着适应新环境,在学校主要锻炼的都是作为翻译这一块,不过因为经常出席领导人会议担任翻译,在外交部是挂了名的,成为重点培养对象,连孩子都顾不上了。
左淮呢,则是在淮西农业产值逐渐增加,远远大于出口的产量,于是将重心转向辅助农业部门下的农产品企业开阔市场。
首先是物流方面,还有农村道路硬化方面,都是主动牵头和其他部门合作完成。
物流方面呢,因为将农产品运送去省外,特别是发展迅猛的粤市,同时又从那里运回廉价的布、新款衣服、还有收音机手表等等,赚了不少。
这些钱又反哺给农村道路硬化修建,实现良训循环,虽然有些不合政策,但是省里领导想到这些都是用在省内轰轰烈烈的道路硬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大伙都清楚,要想富先修路,特别是淮西西部地区,那些都是石头山,不得花大量钱修建,哪里能引来外资。
现在这么一搞,他们淮西的农产品,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老百姓也能趁机富起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有领导人那“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的论调在打底,左淮怎么搞都不算太显眼。
等到左淮忙完这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觉得可以放假陪媳妇孩子了,没成想在外交部锻炼了几年的黎静云,就被调往西方发达国家做外交官了。
左淮这职位,想出个国都得打报告经过层层手续,就只能放弃了。
只能幻想着,有一天能调往中央,然后陪陪孩子。
可一直到了团团圆圆上大学,左淮都还在为振兴乡村做贡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