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栗症
[病案]陈某,女性,62岁。
于1982年1月13日前来就诊。
这位患者身体颤抖得厉害,仿佛要坠落一般,头部也不停地左右摇晃,牙齿颤抖着发出叩击声,手部抖动得像虫子一样蠕动,行走和站立都不稳定,说话也不顺畅,唾液不时地从嘴角流出来,症状有时轻微,有时严重,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方治疗都没有明显效果,最后才来这里寻求帮助。
仔细询问后得知,在出现颤抖之前,她曾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症状,服用了解热镇痛药、消炎药以及疏风解表的药剂之后,寒热消除,头身疼痛缓解,但随后就开始出现颤抖的现象。
三年前曾经发作过一次,经过服用中西药长达近一年的治疗后,症状才得以消除。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偶尔会服用利血平来控制病情。
此次检查结果显示,血压为18.612.6kpa(相当于14095mmhg)。
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血红蛋白水平为80gL(即8%),白细胞计数为3.1x109L(或3100立方毫米)。
病人精神萎靡不振,面容没有光彩,四肢略微感到酸痛,食欲不佳,进食量少,大便排出困难,小便情况正常。
当情绪激动的时候,震颤症状会加重,但随着身体的运动稍有缓解,入睡后便不再发作。
舌苔薄白,舌体颜色淡红而润泽,脉象细微无力。
[治则]补气养血,温煦筋脉。
[方药]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熟附子10克,桂枝6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4枚。
服5剂后,患者身体颤抖的症状明显减轻,摇头和牙齿撞击的情况都已停止,手部颤抖也有所缓解,嘴角流口水的现象减少。
随后继续按照原方连续服用了10剂,身体抖动的情况彻底消失,食欲变好,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胜任日常家务劳动。
[评析]振栗一症,系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其温养,经虚阳弱而得之,与瘛疭截然不同。
《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又“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其治法以温经益阳为主。
属阳气外虚,不能主持诸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属肾阳虚衰,水气凌心;“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这位患者年龄已经超过了六十岁,一直以来都非常勤劳,但身体较为虚弱,气血不足。
他的病情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最初是因为发散过度引起的。
从脉象和症状来看,都显示出气血不足的特征。
因此,我们使用当归、熟地、白芍来补充精血,滋养血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来扶持脾脏,增强益气功能,从而滋养筋脉;附子、桂枝则用来振奋阳气,温暖并养护筋脉。
由于药物与病症相符,所以取得了显着的疗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