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干货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之《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史发展(百度百科大连理工大学)

进群领取真题

大连理工大学

472250481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史发展

01.中国文化的源头

1、氏族社会

距今约一万年到四千年,中国人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这一时代的特点是由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由渔猎发展到农耕,由氏族分化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1)前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又称为“彩陶文化”)。

(2)后期是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3)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不仅仅是黄河流域,而是分布于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中国文明的流向也不仅仅是由西向东,而是四面八方融合交汇,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形成秦汉以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大一统的多元性文化。

2、“四大区域”说

(1)黄河流域文化区

这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市)、“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龙山文化”(山东章丘市)、“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县)、“齐家文化”(甘肃省政和县)、“二里头文化”(河南偃师市),其时代与夏代吻合,已被认定就是夏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区

长江流域文化区包括江汉流域、太湖流域和巴蜀地区。已经发现的原始文化有“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市)、“马家浜文化”(浙江嘉兴市)、“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市)、“屈家岭文化”(湖北京山县)。

(3)珠江流域文化区

已发现多处原始文化遗址,“石峡遗址”(广东韶关市)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其发现地正好在马坝人头骨附近,证明珠江流域确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

(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其代表性文化是近年来发现的“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年代约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相当,即五千年左右。

3、六大区域说

(1)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些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

(2)中国文明是在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是遍地火光,多元融合;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原始文化比较发达,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各个区域内的原始文化发展不平衡,以中原地区成熟最早,约在五千年前已进入文明社会。其他地区的先民也在五千年前至三千年前之间先后进入文明社会。

02.三皇五帝

1、“三皇”有六种说法

(1)天皇、地皇、人皇;

(2)天皇、地皇、泰皇;

(3)伏羲、神农、祝融;

(4)伏羲、女娲、神农;

(5)燧人、伏羲、神农;

(6)伏羲、神农、黄帝。

2、“五帝”有三种说法

(1)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2)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少吴、颛顼、帝喾、尧、舜。

3、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的序列

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吴、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皇”的本义是“大”,而“帝”的本义是“王的称号”。

4、三皇五帝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某一社会阶段的概括和象征,也有可能是某些氏族部落的名称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名称。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故以三皇相配;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故以五帝相配。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推崇,从秦汉时起,三皇五帝就被奉为神明,列入祀典,进行祭祀。

(1)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最早改造自然的愿望。

(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远祖划分

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1)华夏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分布区,三皇中的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都属于这个集团。

(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区,五帝中的少昊属于这个集团。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是这个集团的历史表现,太昊伏羲氏可说是这个集团的代表。

6、三大集团间的互动

这三大集团之间,其活动地域互相交错,曾发生过剧烈的冲突,也发生过不同形式的联合。据先秦文献记载,炎、黄二族曾联合在涿鹿打败东夷族的蚩尤,奠定了黄河中下游部落大联盟的基础。其后,三大集团在斗争中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03.夏代文明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大禹死后,其子夏后启继位,在钧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大会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中国也由此进入了奴隶制时代。夏王朝共传十七君,至桀为商所灭,合计四百三十余年。

2、夏代社会的情形

(1)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已有明显发展。

(2)夏代已出现了私有财产。那时的人们已经“货力为己”,并且出现了罚人为奴以及将战俘变为奴隶的现象,可见夏代已形成了奴隶制度。

(3)夏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统治系统,其中包括:①王位世袭制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天下”;②国家官吏制度,即设职分官,形成一个官僚群体;③行政区划制度,即将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在每个州设立地方官,称为“九牧”。

3、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在那里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向前推了三百多年。

04.商周社会

1、商朝

(1)第一个统治者是商汤,被封于商,定都城于亳,共传30王,国家五盛五衰,六次迁都,自公元前1384年盘庚迁都于殷,故商朝又称“殷商”,至纣王帝辛为周武王所灭,合计600余年。商朝灭亡后,殷都遭到很大破坏,故称为“殷墟”。至清末在这里发现商代甲骨文后,殷墟闻名于世。

(2)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文字,主要是殷墟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其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商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3)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考察发现

①商代已经是一个发达的奴隶制国家。

②商王朝的国家机器已经大大加强,商王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独断一切的权力,其下的最高政务官为“尹”,还有各种宗教祭祀官员,武装力量也相当可观。

③社会生产力比前代更为提高,精美的青铜器便是证明;天文历法大为进步,已有明确的纪时、纪日、纪月、纪年法;已普遍使用货币(贝币),说明商品交易已很活跃。

④宗教祭祀活动盛行,凡事由巫卜祈求于鬼神。

2、周王朝

(1)崛起于中国的西部,其始祖为弃。周族几经迁徙居于岐山之下,至文王姬昌时强大起来,建都于丰镐。文王死,其子武王姬发领兵伐商,一举灭纣,建立了周朝。其弟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统治制度。周朝传12王,至周平王东迁洛邑,历时250余年,史称“西周”。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2)西周社会是奴隶社会,实行由奴隶耕作的“井田制”,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

(3)封建制,即分封土地以建国的制度,即周天子将王畿之内的土地留作自己享用,王畿以外的土地则分给诸侯,让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诸侯又在自己的封国内,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称为“采邑”。

(4)“宗法制”,与封建制相辅。这种制度商代已然实行,西周大为完备。即天子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世代不变,百世不迁;其他诸子,各立门户,即为诸侯,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称为“小宗”,五世而迁。小宗要奉事大宗,大宗要照顾小宗,以此维护宗族。

(5)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制定了礼乐刑罚。礼乐用于贵族内部,刑罚用于镇压人民。西周的经济比商代已有所发展,工商业由王室和诸侯经营,青铜器制造已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已发掘出土的著名西周青铜器有“大盂鼎”和“毛公鼎”;农业生产已有“百谷”之称。

05.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1、“春秋无义战”的局面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进入大变动的阶段,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开始产生。为了争夺土地及其他资源,诸侯国之间不断发动战争,互相称霸,形成“春秋无义战”的局面,而齐、晋、楚、秦、吴、越,成为“春秋六强”,而“春秋五霸”则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2、社会生产的重要变化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的重要变化是由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而引起井田制的破坏。

3、土地赋税制的产生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制度。其后各国仿效,土地赋税制登上了历史舞台。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就这样产生了。

4、“战国七雄”

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已基本确立。许多小诸侯国都被大国吞并,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七国,称为“战国七雄”。这时,中国社会演变的大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06.秦汉帝国

1、秦统一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这种全民族的大统一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秦朝的统治措施

秦王赢政为了巩固和管理这一大帝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创立皇帝制度,掌握最高权力,他以自己为“始皇帝”,并企图传以万世。皇帝至高无上,独断一切,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为其服务。

(2)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

(3)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3、秦朝统治的结果

秦的残暴统治导致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的爆发,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封建统治的对立面已走上历史舞台。

4、西汉王朝

(1)西汉王朝的建立

在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刘邦和项羽各以其雄势强力争夺天下,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了新的王朝,定都长安。因刘邦曾被封为汉王,故其王朝称为“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2)西汉王朝的统治措施

①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局势很快稳定下来,而且经过近40年的“文景之治”,国家逐步富强起来。

②汉武帝刘彻,对内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盐、铁国营政策,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同时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方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北伐匈奴,派张骞、班超等出使西域,扩大了西汉帝国的疆土和对外联系,使汉朝达到极盛阶段。

5、东汉王朝

(1)西汉的灭亡

西汉末年,大贵族王莽夺取了汉朝政权,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为了缓和社会危机,假借《周礼》之名,实行“托古改制”,结果天下大乱,引起农民起义。

(2)东汉建立

刘秀响应绿林,东征西讨,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以洛阳为都城重建汉朝,是为光武帝,历史上称为“东汉”。

(3)东汉的统治

东汉建立之初,因前两代皇帝尚能励精图治,其疆域仍能保持西汉时的规模,社会经济也比西汉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开发,故东汉王朝仍能保持强盛的国力。

(4)“黄巾军大起义”

东汉在建国60年之后,朝中的外戚和宦官两大政治势力彼此残杀,交替掌权,双方为了扩充实力,不惜卖官鬻爵,行贿受贿,政治进入腐败黑暗的怪圈,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由太平道首领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

(5)“赤壁之战”

①黄巾起义虽然在统治者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全国却陷入大小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皇帝只不过是任人摆布和宰割的傀儡而已。在众多军阀中,曹操(公元l55年~220年)以其杰出的才能,扫灭群雄,统一了北方,随后又领兵南下,打算消灭长江下游以南的孙权,以便统一全国。

②在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遭到孙权和刘备的联合抵抗,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史称“赤壁之战”。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立了魏国,以洛阳为都;孙权据有江东,建立了吴国,以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刘备则控制四川,建立了蜀国,以成都为都,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分立的时期。

07.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的3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民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呈现一种激烈而又活跃的态势。

1、三国分立

魏、蜀、吴三国不断进行战争,各自都采取了相对有益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三国的经济也还有所发展。

2、“西晋”

魏国政权被司马懿父子控制,至司马炎时取魏自代,建立了晋朝,建都洛阳,中国又暂时归于统一,历史上称为“西晋”。

3、西晋灭亡后

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

(1)南方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所建立的东晋,以建康为都城。

(2)北方则是历史上所称的“五胡十六国”,频繁争斗

①“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

②“十六国”则指他们建立的前赵、后赵、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成汉、前秦、后秦等;在十六国之外,还有辽西、仇池、后蜀等。

4、南北朝时期

经过一段短暂的混乱,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公元420年~589年)。

(1)在南方,东晋之后为宋、齐、梁、陈几个短命的王朝,均以建康为都,史称“南朝”。

(2)在北方,由东北地区南下的鲜卑族于公元439年建立北魏政权,初都平城,后都洛阳。至公元534年,北魏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公元577年,北周消灭北齐,北方重归统一,史称“北朝”。

(3)南北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南北朝虽然尖锐对立,但社会经济和文化还是在继续发展。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北方人口南下,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更促进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期间的重大事件就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王朝的各种礼仪,规定鲜卑族使用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这就大大促进了北方民族

的大融合。

08.隋唐五代

1、隋朝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权臣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一举灭陈后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国重新走向统一。隋朝初年,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出现了所谓“开皇之治”。但到隋炀帝时又大行暴政。

2、唐朝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陇西豪族、驻守太原的大将李渊及其子李世民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起兵夺取政权,建立了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以后的又一个强盛时代,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强大的政治,超过了汉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处于先进行列。

(1)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史称“贞观之治”。

(2)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女皇帝。后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帝国达到兴盛的顶峰,这就是有名的“开元之治”。

(3)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唐帝国从此江河日下。

(4)此后的百余年间,唐朝中央政府内部宦官专权,朋党斗争,外部藩镇割据,征伐不断,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巢大起义”。

(5)黄巢起义失败后,唐帝国土崩瓦解,中国又进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即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

(6)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同时,先后尚有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北汉、南吴、南唐、吴越、南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在这期间,北方王朝更迭,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而南方却相对安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转移。

09.宋元明清

1、宋朝

(1)后周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政权,国号称宋,是为北宋,史称赵匡胤为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却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掉辽国,举兵南下,攻入汴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宣告灭亡。中国又进入南宋与金的南北对峙时期。

(2)由宋高宗赵构建立的南宋,定都临安,偏安一隅,对外实行投降妥协的政策,压制和打击主张抗战的势力。宋金双方订立了“绍兴和议”,宋向金割地称臣。金国将其都城由会宁府南迁燕京,领有中国的北部地区。

2、元朝

(1)北方蒙古族在部落酋长铁木真的领导下建立了蒙古国,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到蒙哥,三代大汗,横扫欧亚,先后消灭西夏和金国,西到欧洲大陆。至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是为元世祖。而后挥军南下,攻陷临安。

(2)元王朝的统一,发展和巩固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但是,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歧视和压迫汉人和南人,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再加上后来的政治腐败和元末的自然灾害,激起了全国性的“红巾军大起义”。

3、明朝

(1)在朱元璋的带领下,红巾军逐渐翦灭群雄,统一全国,以南京为都城,建立了明朝,是为明太祖。至明成祖朱棣又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在明朝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

(2)明朝后期,东北境内的女真族日益强大起来,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统一各部,建立了“后金”,稍后定都沈阳。其子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

4、清朝

(1)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利用李白成起义军的内部矛盾,在明军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协助下,长驱直入北京,李白成败走,清朝政府建立了全国性的统治。这期间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就是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领兵于1662年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认定中俄边界,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2)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中国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

10.近代历史

1、不平等条约

(1)1842年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十三款》(即《南京条约》),向英国赔偿军费,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5个通商口岸,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2)1856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国向俄国割让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着,清政府又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为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各国自由传教,继续赔款等。

(3)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攻入大沽口,直陷天津、北京,烧毁圆明园,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除割让九龙给英国以外,又增加赔款,允许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内河航行权”。

(4)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

2、太平天国起义

由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教”,于1851年在广西的金田村发动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并且攻城略地,占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而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谋求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清政府为了消灭太平天国,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这时的清政府由慈禧独揽大权。

3、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后来的张之洞等人,感到中国要富强,必须向洋人学习。以李鸿章为首,展开了一个国力自强的运动,其主要内容为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购买枪炮机器,在国内设立工厂,开发矿山等,史称“洋务运动”。

4、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帝召见主张变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决定实施新法,史称“康梁变法”,因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但这一变革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党的激烈反对,只运转了103天即告失败。

5、义和团运动

从1898年起,山东一部分民众即以“义和拳”为基础,组织成反帝团体“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北方很快形成强大势力。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1900年6月,俄、日、英、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二次攻占北京,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辛丑北京和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拆除从京师到大沽口的一切防御工事,开辟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允许各国驻兵。

6、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昌起义,全国纷纷响应。接着革命党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溥仪宣布退位,这一年为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到此寿终正寝。

(3)北洋军阀

帝国主义不甘心失掉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支持中国的军阀势力,原北洋大臣袁世凯取得临时大总统职位,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但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和1917年张勋复辟清室的事件,都只是封建帝制的垂死挣扎和阴魂不散,并不能抵御革命的冲天大潮。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宣告成立,中国历史的新曙光就此开始了。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产生了,其代表如经考古发现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在河南省渑池县出土的________文化。[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中国文化发源自不同的区域,其中属于黄河流域的________文化,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特征。

[南开大学2011年研](2)最能反映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案】仰韶

【解析】黄河流域文化区,这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河南省新郑市),距今八千年左右;“仰韶文化”(河南省渑池县),距今五六千年;“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距今五千年左右。

2.父系氏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故龙山文化又称为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黑陶文化”又称________,因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光亮而闻名。[选择题,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黑陶文化

【解析】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3.“炎黄子孙”中的炎帝是指________,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象征。[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神农

【解析】神农,也称炎帝,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炎帝是太阳神,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教人制造农具,播种五谷,聚货交易,各得其所;也曾制造陶冶斧斤,凿井取水。他还亲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后因中毒烂肠而死。

4.传说________上知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伏羲

【解析】据说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他还教人结网捕鱼、打猎,教人在庖厨里把猎物加工成美食,所以他又称为庖牺,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原始时代人类的渔猎生活以及初步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的情况。

5.秦王________灭六国统一中国。[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嬴政

【解析】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仅十年工夫,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了全中国,秦王嬴政建立起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________。[北京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汉代用察举制来选拔人才,其中地位最高的是贤良方正科,董仲舒“________,独尊儒术”的主张就是他在该科的对策中提出的,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案】董仲舒

【解析】汉武帝刘彻,对内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盐、铁国营政策,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同时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东晋的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司马睿

【解析】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其中的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城,先后延续了一百余年。

8.公元618~907年是中国________朝时期。[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唐

【解析】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陇西豪族、驻守太原的大将李渊及其子李世民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起兵夺取政权,建立了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

9.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________外交”打破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僵局,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答案】乒乓

【解析】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这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二、判断题

1.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周朝传12王,至周平王东迁洛邑,历时250余年,史称“西周”。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2.西周时期分为两段,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周有西周和东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西周传12王后灭亡,历时250余年。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3.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联系至少从唐代就开始了。[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

【解析】魏、蜀、吴三国各自都采取了相对有益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如吴国兴起造船和蜀国努力改善民族关系。而吴国军队到达台湾(时称夷洲),开启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联系。

4.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极盛阶段,华夏族逐渐改称“汉族”,此后的“汉语”、“汉字”也由此而来。[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汉武帝刘彻在对外方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北伐匈奴,派张骞等出使西域,扩大了西汉帝国的疆土和对外联系,使汉朝达到极盛阶段,因而汉土的中原人被称为“汉人”,原先的华夏族也逐步改称“汉族”,此后的“汉语”、“汉字”、“汉文化”都由此而来。

5.“白话文运动”始于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学。[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白话文学是相对于中国古代文言文书写的作品而言的,是用当时的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一种书面语形式的文学。白话文学最初是在唐朝时形成的,主要以当时民间的讲唱文学为代表,称之为变文,后来称为白话。明清以后,四大名著的产生,正式奠定了白话文学的地位。五四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学和官话结合,并导致开始使用国语,也就是现在中国的普通话,形成了现代汉语。

三、选择题

1.历史上()并称“三王”。[北京大学2010年研]

a.禹、汤武王、周武王b.皇帝、炎帝、颛顼

c.伏羲、女娲、神农d.天皇、地皇、人皇

【答案】a

【解析】禹,不属于三皇五帝,但在历史上与汤武王、周武王并称“三王”,因其治水功绩成为古今家喻户晓的人物。

2.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a.云南元谋b.浙江余姚c.内蒙赤峰d.河南安阳

【答案】b

【解析】考古证明,大约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而且已开始用骨制农具耕作。

3.《诗经·生民》中描写了()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商汤b.尧c.后稷d.伏羲

【答案】c

【解析】周王朝崛起于中国的西部,其始祖为弃,弃即舜禹时的农官后稷,姬姓。《诗经·大雅·生民》即描写后稷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4.六朝是指先后定都于南京的六个王朝,下面哪个王朝不属于六朝。[(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a.东晋b.刘宋c.萧齐d.北齐

【答案】d

【解析】在南方,东晋之后为宋、齐、梁、陈几个短命的王朝,均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公元534年,北魏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都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魏都于长安。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都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5.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的战争。[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a.分裂格局形成的战争b.争夺王位的战争

c.以弱胜强的战争d.平定反叛的战争

【答案】c

【解析】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他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还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

6.下令“破釜沉舟”的我国古代将领是:()。[中山大学2011年研]

a.勾践b.曹操c.项羽d.周瑜

【答案】c

【解析】项籍,字羽,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在巨鹿之战中他背水扎营,然后破釜沉舟,以断绝士兵们的后路,激发士兵们的勇气,士兵为了生存果然奋勇杀敌,以少胜多。

7.下面()不是宋代瓷窑。[南开大学2010年研]

a.汝窑b.官窑c.长沙窑d.钧窑

【答案】c

【解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繁荣阶段。因自然条件与民风习俗不同,形成了六大窑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出现了“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

8.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后,强烈刺激了中国人民,随后“戊戌变法”开始。[厦门大学2010年研]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中日之间的“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图谋变法。1898年,光绪帝召见主张变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决定实施新法,史称“康梁变法”,因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

??考情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考情分析(含分数线、参考书目、备考经验)

??知识讲解

【基础知识】23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354基础讲解

【基础知识】23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445基础讲解

【参考书目】2023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初试参考书目解读

【强化知识】23大连理工大学汉硕354考研强化知识讲解

【强化知识】23大连理工大学汉硕445考研强化知识讲解

【冲刺知识】23大连理工大学汉硕445考研冲刺知识讲解

??上岸经验贴

【经验谈】备考半年,初试425+分,22大连理工大学汉硕考研备考经验!

【复试经验谈】23大连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复试备考经验分享+心态管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239